体育
当前位置:汉程网 >体育 >体育文库
分享
  •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
评论
  • 0
太极拳乃我国古老的拳术之一,它运用阴阳之理论,辩证地施用于每招每势之中,是一种攻防兼备,内外兼修,即对立又统一的拳种。该拳讲求“听、化、拿、发,有的放矢。”讲求“刚柔相济,快慢相间。”讲求“柔化刚发,以柔克刚。”故在其招数中,都含有化、打之意识,攻防之技巧。精湛奥妙,变化无穷。今仅将其化、打之间的心得体会,作一简介,供爱好者参考,敬希指正。

所谓“化”就是顺着对方的来劲,划一圆弧,使其来劲转移方向、落空、而不得势,掌握这一圆弧的大小,有形与无形,腰身旋动的配合,以及其柔韧、沾粘劲,都是化得好与坏的关键,不经长期磨炼,是难以恰到好处的。因为化得好,才能打得好。前辈老师们,特别强调“化劲”要松静、要柔韧,要圆活,要求全身松而不懈,园活轻灵,劲路柔韧,只有这样, 粘、走、化,才能应用自如。

[一]以听字当先

我们在推手,散手练习时,必须树立严肃、认真、一丝不苟的态度,与人搭手,不能顶抗拨架,以力相拼。也不能对方还未推来,就把手臂抽回,毫无粘听之感觉,认为这就是不顶,实际上,这正犯了丢的毛病,如果习惯成自然,[扌朋]劲完全丢失,遇实战,不攻自败。

[二]转背为顺

用“化”劲调整自己的身形、位置,转背为顺,使敌劲落空,而陷对方为背势,有利于我出击。这就要护住自己的中线,对方来力大,也得[扌朋]住,再转腰。如腰仍感不足,再变之以步,以“走”化之。[扌朋]得住不算顶,不然的话对方直捣我内门,何以言化?

[三]化得自然

太极拳要求“以腰为轴,尾闾中正。”同时也讲求“稳定平衡,偏中求正。”所以强调虚实分清,裆要开要圆,虚实变化无定,劲由内换,而不外露。左右两手都以自己的中心线为分界点,左右逢源,超过或不足,不仅化掉不了来力,反而会捆住自己。

往往见到,对方推其肘,则尽量向怀里转动,手臂超出中线,如对方一转腕横按,就会失掉平衡,在收肘的同时,手外引、腿跟着前弓,我可进靠,给对方造成背式等等。

[四]不是尽量走脱

当然依“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沓”之原则而引之、化之。又必须树立有心神平静,敌情永备的战斗意识。化中寓打,打中寓化,随机变动,使敌莫测,而永占主动。

如对方击我胸部,我转腰出手捋腕,对方可借力上步靠击。假如我捋腕向前引化,手腕劲路变动内旋,对方会斜向右前方跌出。

柔化刚发是太极拳的攻防的一般规律,但刚与柔之间也存在着“刚中寓柔,柔中寓刚。”的关系,用柔化要有刚劲在后支援,有如“棉里藏针。”按之则下,起之则上,使对方感有身不得势,劲无法施,处处别扭的味道,故用柔时要“柔韧如棉,松静自然,粘随缠 绕,斜闪克坚。”用刚劲又要有柔劲在后备储,发力后不至被人牵制,所以用刚时又要“紧而不僵,沉而不重,劲蓄不露,触即骤发。”刚与柔是相互孕育,浑然一体而又变化多端,不能截然分开的因缘关系。

至于刚发,不能有绝对的模式,应依变化而变化,可先发制人,可化中寓打,可随化随打,等等。但如何应用得手,确有讲究。

[一]对于“点”的含义与追求

“放时腰腿认端的”。“端”即力之始,“的”是力之末。也就是着力点和落实点,“点对点劲发焉。”

“发落点对必成功。”太极拳很重视“点”的发劲锻炼;将全身放松,而将力量集中在与对方接触处,发动攻势,其威力无比,而又神乎其神,是太极拳绝妙、神奇的击打对方的精奥拳艺之一。
找点容易,施点难。也是老师要求我们“把工夫练在身上”的意思。一要喂手,二要钻研,三要实践。初练时多以手臂接触为点。精练后,手、肘、肩、背、胯、膝等处处可施。

[二]充分发挥“顺”的优势。

太极拳的顺势发人,是以势顺、气顺、劲顺而发动的攻势。利用借力、和力、小力变大力的技巧。因其以“内三合”为主导,要求内气鼓荡,心神内敛,得机得势时发出的力量,有如摧枯拉朽。如顺鸾肘,顺步挤、按等。
“引进落空和即出。”就是利用对方击打的惯力,顺其力,再加上自己的一把小力,而把对方远掷。

“曲中求直。”是顺着圆弧,利用旋动中的离心力,发出的直线进击,力量变大,逆着方向,力量就会抵化。

此外沾、粘、连、随的“随”;舍己从人的“从。”都有顺随,顺从的含意,因为利用顺,才不是绝对的被动,才不是被对方强掣、硬拽,看似随,从,却带有主动。

[三]角度与方向

太极八法和其他太极招数的施用,都是合理的运用了角度和方向,所以太极拳的身形、步法的变换、转折,进退的正确与否;以及幅度的大小,进退的尺度,在技击中占有决定性作用。

前辈大师们,多年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,是绝对不能忽视的。

“中在得横”在与人周旋而转动身躯,主要是找对方的横面,得到对方的横面,就有了机会,就有了一半的成功。

“实在必冲”如果得机得势,就要毫不犹豫的冲去,冲时进步、跟步、插步等步法,是协调配合,必不可少的。

“专注一方”要求我们对准目标进击时,要精,气,神专注一方的向前发出,如思想,眼神不集中,或拐弯抹角就减低了力度。

“侧向竖击”把自己的身形,自然调整成上身与后腿成一直线,斜形向前发力。

“太极八法”无一不是身形交换,进退的步法,争取有利的方位,而施展的招数。

[四]惊弹抖发

弹抖劲是整体的爆发力,松活、沉肩,转腰是产生弹抖力的三要素,全身放松,气沉丹田,把全身力量集中在一个部位,松肩、松腰力由脊发,有如弹簧压紧突然松开放出,其劲短而骤,瞬息,对方已远掷,使人防不胜防。所以弹抖劲也是太极拳独有的绝妙发力形势之一。

“腰松肩不松,弹抖力不成。”只是说明外形运动的重点,更主要的是以“内气”作原动力。以意行气,气与力合,方能达其妙境,因其力猛烈异常,要善于运用,慎于运用。

[五]习惯与心理

太极拳的拳艺技巧,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规律,有些恰恰相反,所以能丢掉自然习惯,熟练掌握练就的技巧反射本能。确非易事。

例:“舍己从人”多有遇小力,还能从人。与大力时反不能从人。舍不得丢掉自己的力气,造成与人较力,至少也有顶的现象。

“一动无不动”是全身配合,势势贯穿,侍机应变的法则,但多见一处受制,全身失灵。不能临场发挥。

“欲左先右,欲右先左”是一个蓄而后发的击打过程,保持间架,以圆为主的拳艺。而不是直来直去的打法。又多不能适从。

“力由脊发”劲起于脚根、主于腰间、形于手指、发于脊背。这样发出的力量“整”。不是一拳一臂之力。掌握这种“整”劲,必须摒弃局部发力的习惯。

“快慢相间”在快与慢的关系上,在人们的心理与习惯上,可以说影响最深。因为手快打手慢与力大克力小相同,是存在着的现实。太极拳就要打破这个常规习惯。同时在心理上要有高度修养。
太极拳也不是不讲快,但决不妄动,“急则急应,缓则缓随。”快慢相间,刚柔相济。”前辈大师发人:“遭到何处何处击,我也不知玄不玄。”这种快是从慢中磨炼出来的真快。所以平时锻炼一定培养心静、气敛,不急不燥的心情,遇乱不慌,遇险不惊,泰然自若的风格。临阵自会显出太极的真味道来。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

国学汉语

  • 字典
  • 康熙字词
  • 说文解字
  • 词典
  • 成语
  • 小说
  • 名著
  • 故事
  • 谜语

四库全书

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