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“道可道”
《易》曰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这是中国先哲们对于无所不包的“道”的最简要的解释。老子曰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。此所谓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者,一切事物本身皆包含内在矛盾,故“冲气以为和”,即是事物运动中的矛盾统一,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发生和发展的。
“太极者,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。无过不及,随曲就伸”(王宗岳《太极拳论》)。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缩影,她的基本功用是其技击性和养生性。中国第一部《太极拳辞典》的编者余功保曾经明确提出“太极拳是一种文化现象”。太极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,即一种运动的形式,以形体的运动表达、阐述、张扬了一种文化精神,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于生命、自然,对于平衡、发展的理解。太极拳以一种活的、实践化的动态方式,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“清明上河图”。如果说太极拳是一瓶酒,肢体的外形动作只不过是酒瓶,内含的佳酿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。
“邈邈苍公,轩辕之始,创制文字,代彼绳理,灿若星辰,郁为纲纪”(张怀瓘《书断》)。中国书法,作为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,她以文字为载体,以线条的组合搭配,不断地反映着我们祖先对美的追求、美的理念及美的法度;她是无声的音乐,静态定格的舞蹈,抽象的绘画,大自然风云变幻的旋律;她不断地反映着和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自然观、宇宙观和人生观,反映着人的生命的本质力量。
“盈虚有象,出入无方,神以知来,智以藏往。宾主分明,中道皇皇。经权互用,补短截长”(陈鑫《太极拳经谱》),你很难说这是单纯的中国古典哲学还是太极拳经。同样你也很难说“阳气明则华壁立,阴气太则风神生”(王羲之《记白云先生书诀》),“柔和则绰约呈姿,刚节则鉴绝执操,扬声吞气”(张怀瓘《评书药石论》),是单纯的人生哲学还是书法精要。
“负阴抱阳、天圆地方、道法自然、宁静致远、有无相生、厚德载物”,如此等等,即是哲学术语,又是太极拳经,亦是书法精要,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。武术和书法是建立在“阴阳对立统一”中华母体文化基础上的两种特独的艺术形式,周身流淌的都是母体的血液。
二、负阴抱阳
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这是宇宙间存在和运动的颠扑不破的真理。老子曰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恒也”。老子认为,有无、难易、长短、高下、音声、前后,它们都是阴和阳的两个方面,它们在宇宙间是永恒存在,是相互对立、相互依存的。
太极是个圆,阴鱼和阳鱼相倚而生。太极拳以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作为其基本拳理,以其静与动,虚与实,柔与刚,开与合,曲与伸,上与下,内与外,快与慢等充分体现了“负阴而抱阳”的哲学思想。太极拳讲求“动则生阳,静则生阴,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”,“心静身正,以意运动”;“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,虚虚实实,忽现忽藏”;“化刚为柔,练柔为刚,刚柔得中,方见阴阳”;“开中有合,合中有开,无过不及,随曲就伸”;“上下相随,内外相合”;“先慢后快,快而复慢”。如此等等,无一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合理运用。
陈鑫在《太极拳总论》中写到“纯阴无阳是软手,纯阳无阴是硬手。一阴九阳根头棍,二阴八阳是散手,三阴七阳犹觉硬,四阴六阳显好手,惟有五阴并五阳,阴阳无偏称妙手。妙手一着一太极,空空迎化归乌有”。是故得阴阳和合者由二而得一,进而“阶及神明”而得“道”。
“太极分阴阳,神龙变无方,天地为父母,摩荡柔与刚,生生原不已,奇正不寻常。乾坤如橐龠,太极一大囊,盈虚消息故,皆在此中藏。至终复自始,一气运驰张,有形归无迹,物我两相忘”。这是太极拳宗师对于“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”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诠释。
“阴阳无二义,天地我中央”。书法以黑白线条的组合变化,来追求负阴而抱阳的和合之气。用笔的中锋与侧锋,外拓与内擪,涩与疾,圆与方,藏与露,笔势的纵与横,敛与放,曲与直,柔与刚,拙与巧,用墨的润与燥,笔意的断与连,沉着与痛快,结体的俯仰与向背、平正与险绝,章法的疏与密,黑与白,虚与实,诸如此类,无不体现出辩证的统一、阴阳的和谐。书法讲求“中锋用笔,侧锋取势”;“方圆兼备,藏露互见”;“带燥方润,将浓遂枯,外曜峰芒,内含筋骨”,“疏密管领,错综带映,计白当黑,奇趣妙生”。所有这些,都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,确确实实又都是“书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”。
刘熙载《艺概》中说“书要兼备阴阳二气。大凡沉着屈郁,阴也;奇拔豪达,阳也”。姜白石《续书谱》说“用笔不欲太肥,肥则形浊;又不欲太瘦,瘦则形枯;不欲多露锋芒,露则意不持重;不欲深藏圭角,藏则体不精神;不欲上大下小,不欲左高右低,不欲前多后少”。几个“不欲”,生动地说明了“冲气以为和”的辩证关系。书之阴阳和合,言传还需笔证,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是很难体会其中微妙的。
“笔从曲处还求直,意到圆时更觉方”,这是辩证的统一。变通并在腕前,文武遗于笔下;出没须有倚伏,开阖藉于阴阳。
“神穆穆,貌堂堂,气象混沦,虚灵具一心。万象藏五蕴,寂然不动若愚人。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,任凭他四面八方人难近。”既是作人,又是技击,亦或是作书,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……
三、天圆地方
相传“天圆地方”的概念是由上圣伏羲氏首先提出来的,并经殷商传至周公,其主要观点是,“天圆如张盖,地方如棋局”。老子曰“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”。名居域中之大,手握天下之图,法阳春而流惠泽,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是故一切事物皆蕴含方圆之理。
太极拳是“圆”的,其动作是弧形的。“阴阳鱼”的形状是太极拳中最常见的动作,鱼头和鱼尾相衔接,产生了阴阳相抱,两臂合起来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太极图形。太极拳要周身圆活,足随手运,圆转如神,进退缠绕,生生不息;要练柔成刚,化刚为柔,只有“随曲就伸”,才能“引进落空”。是故得圆者得太极。
太极拳又是“方”的,立身要中正,要“支撑八面”,要“中规中矩”。无规矩无以成方圆,“方”就是规矩,就是法度;最高的法度是其“负阴抱阳”的规律。是故不知圆无以成太极,而不知方无以善太极。
有圆无方,则太极拳无神韵可言,过方无圆,则流于凝重僵滞。只有方圆互用,才能天机活泼,浩气流行,才能有招即是无招,无招却是有招,才能浑然无迹,妙手空空。
书法的笔是圆的也是方的,笔画亦圆亦方,字形亦圆亦方。“山川草木反复于尺寸之间,日月星辰回环于尺牍之上”,整幅书法作品亦在天地方圆之中。
圆笔与方笔之不同,于起止转折之处可见。圆笔浑然圆融无棱角故曰圆,方笔斩然方硬作棱角故曰方。圆笔如春蚕吐丝绵延不绝,方笔如快马破阵所向无敌;圆笔之极则超妙绝伦,方笔之极则雄强无匹。圆笔出于虫篆,方笔源于汉隶。真书贵方,草书贵圆,行书方圆而兼之。
项穆《书法雅言》云“圆为规以象天,方为矩以象地。方圆互用,犹阴阳互藏。所以用笔贵圆,字形贵方。既曰规矩,又曰之至。是圆乃神圆,不可滞也,是方乃通方,不可执也”。孙过庭《书谱》云“真以点画为形质,使转为情性;草以点画为情性,使转为形质。草乖使转,不能成字;真亏点画,犹可记文”,这些都阐明了方与圆的辩证关系。是故书者须“方者参之以圆,圆者参之以方”方能成妙。
方圆是规矩。太极拳基本动作可归结为“十三式”,其中手法八式“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”,称为八卦,步法五式“进步、退步、左顾、右盼、中定”,称为五行。书法的基本笔势也可归纳为八势,即为“侧、勒、努、趯、策、掠、啄、磔”,称为“永字八法”;执笔法“擪、押、钩、格、抵”,称为“五字执笔法”。不妨将“永字八法”和“五字执笔法”合称为“书法十三式”,与“太极十三式”相互映衬。
四、有无相生
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老子曰“无,名天地之始;有,名万物之母”。老子认为“无”是最根本、最一般的宇宙法则,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,故“名天地之始”;而“有”是化生万物的最原始、最基本的物质,故“名万物之母”。 “有”属于物质范畴,而“无”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概念。如果把“有”界定为具体的物质,那么,“无”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、时空关系、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,也可以用“自然规律”来概括。“有”是道体,“无”是道性,道体为实,道性为虚。彼此阴阳对立,虚实相合,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。
“有”为实,“无”为虚,阴阳之虚实,拳道之用也。阴阳虚实的变化,是太极拳道运动的根本规律。太极拳传统理论中强调,太极“一处有一处虚实,全身总此一虚实”;以举足为虚,落足为实;向左则左实,向右则右实;前进则后虚,后退则前虚。陈鑫也曾述及,太极“屈伸往来,收放擒纵,不过一开一合与一虚一实而已”。打拳要“虚中有实,实中有虚;彼虚则我实,彼实则我虚;虚则实之,实则虚之。” 。练习太极拳要讲求“心要虚,心虚则四体皆虚,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,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者皆实,此之谓虚而实”。
虚实也是一种节奏,没有节奏不成其为拳术。完整的太极动作要全面体现虚实的变化,要做到“盈虚有象,出入无方”,这样才能达到“拳无拳,意无意,无意之中是真意”的境界,才能产生“引进落空,四两拨千斤”的技击效果。虚实是一种变化,没有变化就没有生命。太极拳本身也是表达生命状态的一种运动,生命状态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最大的节奏变化,
在书法中,黑为“有”,白为“无”,“知其黑,守其白,为天下势”。黑为实,白为虚;虚实结合,妙趣横生。精美在于挥毫,巧妙在于布白;名手无笔笔凑泊之字,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。无虚不易显实,无实不能存虚;无疏不能成密,无密不能见疏;所谓“疏处可以走马,密处不使透风”,此乃虚实互用,有无相生之道也。
“计白当黑”,就是要从“黑白”“有无”的辩证统一中品味书法。“有生于无”,空白所表现的空间意象不仅是为了烘托黑墨所表现的主体,而且有伸向宇宙空间无尽的遐想。“大抵实处之妙,皆因虚处而生”。在意象思维里,“寂然凝虑,思接千载”,空白里有着多层的丰富想象;计白当黑,以不写为写,无中生有,有中还无,这就是意象思维所创造的玄妙之境。从这一点上讲,最纯粹而又最丰富的黑白两色构成的中国书法,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。
拳术之“无招胜有招”,书法之“无意即是有意”,讲的都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。只有“有无相生,互为其根”才能生生不息,反璞归真。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