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严天放
“伍柳派内丹功的基础功法”一文在《气功》杂志上发表后,收到了几十封读者来信,询问一些问题,因此我写此续篇,将某些问题进一步阐明,并回答读者的一部分问题。
我是大学的一名物理学教师,也是一名内丹功的业余探索者。我在此阐述的观点属于内丹功的一个流派--伍柳派,决没有自称正宗,否定他派的意图。文章中引用的伍冲虚和柳华阳的话,都出于《伍柳仙踪》一书。
入手方法和收功
内丹功白天和晚上都可以练,但是白天的干扰太大,不易高度入静,故以晚上人静后练功的效果最好。练功时如果感到困倦,最好先睡一觉,醒来后再练功。
准备一只三寸多高的垫子,练功时坐于垫子上,两腿盘曲于垫子下。年纪轻腿骨较软的人,可以用双盘式,年纪大腿骨较硬的人,可以用自然盘膝式。两手相叠,手心向上,置于小腹前,也可以两手虎口交叉相握,置于腹前,手心向小腹。哪一只手在上或在内并不重要。上身保持竖直,下颏微内收,舌顶上颚。
坐好后,全身由上至下放松,睁眼视前下方,此时可以暗示自己将一切放下,一心用于练功。当思想已经集中,眼慢慢闭上,将视线收回到两眉间或大脑部,然后意念与视线共同下行到下丹田,这就叫凝神气穴或意守丹田。静静地守着丹田,觉得呼吸已经很自然了,就缓缓地吸气和呼气,想象将气吸到丹田和从丹田呼出,吸气时用意较重,呼气时用意较轻。意念始终守于丹田,这就是调药。必须练到意念始终守于丹田,一丝杂念不起,呼吸很轻缓并与意守丹田协调一致。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(几个月或几年)才能达到这种境界,练功人必须有耐心和毅力。
上述境界达到后,应转入调药的忘意忘息阶段的修炼,逐渐导入虚极静笃的境界。如果有意地去忘意忘息,这本身就是一种动的干扰;不可能导入静极的境界。较好的方法是逐渐地忘意忘息,先逐渐地忘息,即不再对呼吸用意,听其自然,然后将守丹田的意逐渐减轻,达到只有一丝微意观照着丹田。在这种境界中等待小药的产生。但必须是若有若无的等待,如果有意等待,小药反而不会产生。这种高度入静的境界,炼己不纯,利欲心很重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。我们要强调指出,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,真正达到静极的境界.小药才会产生。
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。转载时请注明:来自 /如何采炼小药
小药产生后如何采取、烹炼?伍冲虚说:“恍然采取,不见有所采取者,……采取之久,火候之足,精还补气之盛,谓之外丹成。”柳华阳说,药生时“顿然而觉,然不可起太明觉,须恍惚而待之。若起明觉之念,则后天气随念而起,包裹先天气,先天气既被后天气所裹,则其所发之精不得融盛,亦不能采取矣。”可见伍柳二人都认为采药时不可起太明觉,应恍然采取。如果采药时讲身体如何动,脚如何动,手点在何处等,这就不只太明觉,而是过分明觉了。有人认为内丹功的基础功法是有为法,而肢体作某种动作及点会阴穴等就是有为法的表现。内丹功的基础功法的确是有为法,张伯端早就说过:“始于有作无人见,及至无为众始知。”有作就是有为,伍柳派采药、封炉及炼药各有一定的方法,这也是有为法,而无为法就是什么方法都不讲。正如伍冲虚所说:“仙家之有为不着相。”相指形相,不着相即不显现形相。所以伍柳派的有为是不着形相的有为。当然,这只是伍柳派一家之言,其他流派各有自己的有为法,不存在谁是正宗的问题。
采药时肢体运动及点会阴穴等方法,很可能是伍柳之后发展起来的流派的功法。台湾的南怀瑾在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一书中的一段话支持了我的这种推测,他说:“于是明清以后的学习静坐或修学仙道丹法的人,十之八、九,大都以搬精弄气为学道的入门方法。甚至还有较伍柳派的丹法更差一筹的道术,专门以‘扐’;、‘扣’等类似‘点穴’、‘推拿’的手法,自我玩弄精神,认为便是‘斩断淫根’的无上密诀。千奇百怪,牵强附会而著书立说,却甚为风行。”南怀瑾练佛家功法,对内丹功有一定的偏见,但是他对明清以后内丹功的批评值得我们深思。
小周天路线
中医经络学告诉我们,督脉由会阴穴起,沿脊外到头顶百会穴,下行到上唇;任脉亦由会阴穴起,沿腹经胸,到下唇。殊不知,这并不是内丹家的任、督脉路线。柳华阳在《金仙证论》中首次给出了内丹家的任、督路线图。见任、督二脉图。柳华阳说:“谓督脉在脊外,而任脉止于上下唇,此二说皆俗医之妄指。”由任,督二脉图可知,柳认为内丹功的督脉在脊骨内侧,这和传统认为督脉在脊骨外侧之说不同。它由丹田上行到脑部;任脉在腹部内侧, 由丹田上行到脑部,并不经过上下唇。图中腹部所画的圆圈就是下丹田的位置。
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