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张奇 曲万堂
练气功而出现偏差,古今皆有之。据《三国志·华佗传》裴松之注:董芬从甘始学吐纳之术,“为之过差,气闭不通,良久乃苏”。唐朝柳宗元说李睦州“服气以来,貌加老而心少欢愉”(《柳河东集·与李睦州论服气术》)。明朝杨继洲在《针灸大成》中指出:“但在僧道,不明此脉,各执所尚,禁食、禁足,禁语、断臂、燃指、烧身,枯坐而亡,良可悲夫!”可见古来练气功出现偏差,甚至深受其害者不乏其人。现代也有不少人练气功而出现偏差者,轻则头痛、胸闷、腹泄、狂舞,重则精神失常。其根源何在?概括起来,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一、不明其静而强求其功
练静气功者,首先要尽量去掉一切私心杂念,以清静为本。只有无欲,才能入静。但有不少炼功者为片面追求气盛,狂热地引导气机发动。在内气尚未充盈之时,急于求成,导致气。机出现各种紊乱状态。练动功者,如不明了动静互用之理,盲目追求所谓的气动、招式变化等,势必走向反面。武当祖师张三丰说:“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,犹须贯穿,气宜鼓荡、神宜内敛;勿使有缺陷处,勿使有凸凹处,勿使有断续处,如长江大海。滔滔不绝也。”十分重视动作的“轻灵”。王宗岳反复强调气的“直养”与“顺遂”,说明自然而然练出的功夫才为真功夫。故练习动功必须以动求静,动中有静。
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。转载时请注明:来自 /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