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祝大彤
修炼太极拳,不能不研究力点,练拳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应有力点。推手、技击不能不研究力点,不研究力点,就无法化解力点,身上力点不退,双方较技,皆受人制。那么,什么是力点?又该如何利用力点呢?
什么叫力点
什么叫力点,很容易回答。以手接触对方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,双方接触的部位称“接触点”,松功比较好的拳家,接触点是空点。如果以手摸扶在对方的前胸,对方想躲逃或稍有反抗的动意,身上便僵硬,僵硬处便是力点。通俗地讲,太极拳习练时间不长者,只要被人轻轻一推,无论被推击在哪个部位,都会站立不稳而跌出,原因便是周身本力未退,布满力点。
如双方较技,接触到对方躯体的某个部位,便有一个硬的力点等待你。推方若后天之力退不掉,以力制力,其结果必然是大力胜小力,或快者胜慢者,这叫“顶牛”。
不要力点
观察太极推手,凡腕、肘、肩、腰、胯没有力点者,一般水平者难以取胜。与太极高手推手,像推衣服架上挂的衣服,推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落空。为什么? 皆因对方没有力点。没有力点,似在推空气,什么也推不着。可以到公园去试验,各种木本植物,像松树、马尾松,有弹性的树梢,松手它还可以弹回来。柳树梢很空,去推它你绝对不敢用力推,用力便将你扔出去,自讨没趣。王宗岳在《太极拳论》中有“其根在脚……形于手指”。树呢,根在下,形于枝叶,两者意思一样,都是没有本力。
太极拳修炼者在练拳过程中,渐渐退去本力,也就是退去了上下的力点,摸到哪里,哪里落空,这是练家追求的境界。要想周身退去后天之力,退去所有力点,没有捷径好走,只有老老实实练拳。太极拳是科学的,只要循太极拳的规律和特性练功,太极功夫并不难求。
人体结构
练太极拳到着熟阶段,人体结构自然发生变化。不注意研究太极拳理论,不注意研究拳架结构,是很难注意到这种人体结构微妙的变化的。
请看杨氏老谱中,关于人体的一段妙论,“天地为一大太极,人身为小太极。人身为太极之体。”人的躯体本是太极之体,外面之形手心,手背易分阴阳,内修心、神、意念、眼神、视线。修到一定的境界,阴阳在动作中自然显现,此时人体结构大大改变。
人体结构变化是在筋骨皮毛、心神意念,奇经八脉血液流动,六脏六腑等器官都有所变化,说神奇了,脊椎在行功时,变得粗壮,汗毛也要立起来。说实在一点,太极拳人应该具备太极松柔、松空、松无的体能。拳经《四句要言》云:“关节要松,皮毛要攻,节节贯串,虚灵在中。”周身内外没有如此结构变化,您练拳一二十载,很难说达到功成。
曾有人问我攻皮毛是怎么回事?其时,正当八月酷热难耐,恰师兄在侧,他着短袖衬衣,当即伸出双臂,运用内功,两臂松到皮上,汗热的汗毛一一竖立起来,拳友们见了啧啧称奇。用手在汗毛尖上顺捋,汗毛很硬如欲意下按,有扎灼感。还有二位江西来的学拳者来家拜访,一位专营古玩,对佛道两家颇有研习,现在正学习西藏密宗,知识很渊博。坐定呷茶后,他说:“读了祝老师《太极解秘十三篇》,其中有周身九大关节松,甚至手和脚趾的小关节也要松开,关节中间似有气泡,我查到佛家亦有此说。小关节之间有气泡,一定要日夜练功,受到日精月华方可有此功,希望一试方可了此心愿,此时也巧,我的师兄也在座,看对方态度诚恳且虔诚,便伸出右手,请他左右手大指和食指各捏小指上的二个关节以验证,他双手捏住小指二个关节,师兄运用内功的阴柔松功。此时,这位江西来客瞪大双眼 “啊”了一声,当即说:“小关节是空的!”这是人体结构变化,在皮毛和关节上的反映,可见人体结构变化之一斑。
技击的意义
习练太极拳要遵道而修,循太极拳学之规范和规律。久练者周身的结构定然会发生变化。修炼者的功夫到此身上退去本力,当然也就不存在力点,摸扶何处,何处松空、松无,成为阴阳相济的太极之体。
太极拳修炼者修炼到此境界,在双人较技时,对方扑来,无须再去躲闪,在接触点上的小小变化,这是无形无象,对方绝对没有察觉但脚下失去重心。这正是拳经所云: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。”“彼之力方挨我皮毛,我之意已入彼骨里。”多么绝妙的论述,此时对方被发打出去,不会受伤,大有周身从脚到顶的通畅之感,舒服之极。这种状态也可称之为“技击养生”,品尝到太极劲之“味道”,此全是“用意,不用劲。”
如何退去力点
如何退去力点,回答是简单的,练拳。怎样习练太极拳呢?还是老话常谈,要按照太极拳的拳理遵道而修,循太极阴阳学说,遵照太极拳的规范习练。
总之,一句话,要循太极拳的规律练太极拳。
简单地讲,练拳时心态要平平静静,动作要轻轻缓缓。这一切要有一个前题,宗师王宗岳说的“太极者,无极而生,阴阳之母,动静之机也。”太极拳是阴阳变化之拳,练拳、推手、技击,快慢速度由你掌握,但不可没有阴阳。阴阳是拳之母,拳之魂,拳之核,拳之根本。没有阴阳便不是太极拳。
在此奉劝拳友,行拳操作中,若不能把握阴阳,则周身本力不退,腰间是一块板,手上有力,臂是两根棍子。请在拳上下功夫,不要去推了,否则越推离太极功夫越远,再练拳难以克服有悖拳理拳法的毛病。太极宗师杨澄甫有句名言:“恐日久入于滑拳。”此时距太极功夫更远矣!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。